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一名女子在公共巴士中被多名男子襲擊


真正低地台巴士早於 1992 年面世,此車為平治 O405N。
O405N 除能提供提供沒有梯級的出入口,更提供覆蓋全車的平坦通道。在 O405N 尾車軸之後設有一扇車門,乘客能從車頭輕易到達車尾並在該處下車。此種設計現時在德國非常流行,車款有: Benz Citaro, Volvo V7000, Man Lion's Midi「超低地台」一詞則於 1993 年出現。當年英國 Dennis 車廠製作了一款名為 Lance SLF 的巴士,而SLF 則解作 Super Low Floor。此車提供沒有梯級的出入口及平坦的通道,但車尾部份則仍需要登上兩級才可到達,並不是全低地台。SLF 只不過是 Dennis 車廠的宣傳技倆而已。瑞典的富豪為「低地台」巴士提供了很好的定義。在富豪的「低地台」車系中,它們分為 L 及 LE。(底盤連車身的巴士以 V 排列,L及LE是底盤)
L 是解作車廂有一條全無梯級的通道伸延至尾車軸之後。LE 是解作車廂有一個沒有梯級的入口,並不代表有一條全無梯級的通道。

以 B7L 及 B7RLE 為例:B7L 車廂有一條全無梯級的通道伸延至尾車軸之後,因此叫作 L。
B7RLE 車廂前半部份與 B7L無異,但車尾則採用高地台設計,乘客需要登上梯級,因此叫做 LE。

在香港,「超低地台」是九巴的宣傳技倆。大家應該會留意到九巴「超低地台」巴士不一定是「超低地台」。大部份「超低地台」巴士的車廂尾部都需要登上一級。Man 24.310 更是在車廂中間開始向上提升。唯一勉強算是「超低地台」的只有 Volvo B10TL 。此車的無梯級通道能伸延至尾車軸之後少許,可惜最後一排座椅仍需要登上一級才可入座,而且車尾沒有下車門。B10TL 能擁有L的名字實在是來得有點牽強。新巴及城巴為了迎合市場,亦跟著九巴使用「超低地台」一詞。

事實上,在香港街頭行走的「超低地台」巴士只算是低入口而以。對於香港市民來說,低入口經已是非常足夠。低入口巴士只需提供車身升降功能及輪椅停泊區,其餘的不必多理,反正殘障人士甚少會踏足車尾。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