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韓國大學生精彩表演


這名是 韓國大學生. 大家知不知道 韓國首都為何會改名叫首爾?

首爾(서울),舊稱南京(남경)、漢陽(한양)、漢城(한성)、京城(경성)等。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韓國獨立以後,當地民族情緒高漲。1946年8月15日國家發佈城市憲章,並將其首都改稱為서울(英文為Seoul),韓語是「首都」或「京城」的意思。根據韓語學家的解釋,Seoul來自於古代新羅語Seorabeol(首都),後來演變成Selabel,最後變成Seoul。

由於中國明清時期一直稱為「漢城」,因此這一名稱沿用了下來。因此,Seoul成為當時韓國國內唯一沒有對應漢字名稱的地名。中國大陸早期曾經根據韓語發音而音譯作「蘇烏」,但其後跟隨其他華語地區,沿用這個城市在李氏朝鮮時的舊稱「漢城」。然而,其他語言都翻譯成「Seoul」或類似的發音。最類似中文發音是 Se-wu-l。

這使日常溝通出現不少混亂,因為首爾市內有不少建築物分別使用「首爾」或「漢城」為名稱,但翻譯成中文之後,這些地方名稱會變得很相似。一個例子是:首爾市內同時有「漢城大學」、「首爾大學」及「首爾市立大學」。假若採用「漢城」作為 Seoul 的首都名稱,會使「漢城大學」及「首爾大學」兩家大學的譯名都變成「漢城大學」。後來,中國人根據後者的英文名稱,在其中文名稱加上「國立」二字作分辨。但其實,首爾大學在韓國的知名度比漢城大學高很多,而大學本身的中文出版物,亦自稱為「Seoul大學校」。但對於學校以外的機構,譯名的問題就給他們造成困擾。2004年,韓國曾經有人發起運動要求解散首爾大學,韓國多份主要報章由於不清楚中國對兩家「漢城大學」的區分方式,而多次在他們的中文版新聞中把首爾大學錯譯為「漢城大學」,而其企劃部的柳根培亦無緣無故被「轉校」成為漢城大學的發言人。
首尔南大门
放大
首爾南大門

韓國政府從1992年起就一直在進行「서울」的中文名稱的制訂工作,擬訂的對應中文包括「首爾」和「首午爾」。2004年1月專門成立了「漢城中文標識改善委員會」來決定中文名稱。經過層層篩選,2005年1月18日,該市市議會通過使用與「Seoul」發音相近的「首爾」作爲這個城市的中文名稱,並要求韓國政府公文、出版物、網站、機場和車站、公路路標的中文版本都使用「首爾」來代替「漢城」。這樣,具有500餘年歷史的「漢城」這個名稱開始成為歷史。改名的決定公佈不久,香港及台灣的傳媒大部份已經轉用「首爾」這個新的名稱;中國大陸官方正式宣佈了改名這個消息,但直至2005年底並不常使用「首爾」這個新名。不過在此期間,一些民辦傳媒及報刊先開始採用「首爾」,部分官方媒體(如新華網)也已經開始使用。還有一些處在過渡期,如寫成「漢城(首爾)」。2005年10月底,中國大陸多數政府機關、商業機關,以及許多媒體、出版物,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中央電視臺等已開始先後採用「首爾」這個名稱,原名「漢城」不再使用。另一類似例子為1985年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政府要求世界各國人士稱呼其國名為科特迪瓦而非意譯之象牙海岸。

有不少中國人質疑市議會是否有權更改本國首都的漢語名稱,並指如果韓國首都的中文譯名改變,將使華人世界對於韓國首都的稱呼造成混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首爾」主要是根據現時漢語普通話的譯音,但漢字也是在漢語各方言間,以及韓、日、越南語的一些時候使用的,如果音譯的話,會造成很多使用漢字的地區對「首爾」兩字讀音發生混亂,如粵語讀爲sau2 yi5,和韓語讀音差別很大。而「首爾」兩字按韓語中漢字的讀音也成了「수이」(Su-i)。有人提出如果根據韓語서울採用漢字「西蔚」(韓語讀作서울,即Seoul)則不會有此問題,可以在使用漢字的地區和時間上保持一致。

中國大陸民眾一般認為此舉說明韓國企圖擺脫歷史上中國文化的影響。然而,韓國方面對中國大陸民眾的這種想法表示不解。而根據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的《外國地名漢字譯寫通則》第三條規定,各國地名的漢字譯寫,以該國官方文字的名稱為依據。使用「首爾」被認為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