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狗狗超精彩演出 第2集 ♡ ♡ ♡
漢字「犬」字早在甲骨文時代已出現,為象形字,經過演變,楷書「犬」字象形的痕跡已很難辨認,但可作為人類早期馴化犬科動物的佐證。「狗」字原先則僅指幼犬,爾後在口語上擴大成為所有犬屬動物的通稱。
1.2 西方語言
狗,通常情況下,指的是家犬,屬於Canis lupus科(犬狼科,1758年林奈將其稱為 Canis familiaris科 - 犬科,但1993年史密森學會與美國哺乳動物學會重新分類將其劃為狼的一個亞種Canis lupus)。該詞有時也通用的指稱任何屬於犬科的哺乳動物(「狗類動物」),如狼,狐和郊狼。
2 狗類的共性
2.1 家犬外貌
不同的狗有不同的毛皮質地,顏色和花紋,某些種類的外貌有專用名詞。
基本上,狗類都擁有緻密絨毛覆蓋在毛皮上,而頭部長有須,但這兩個特徵在一些種類的狗身上會有所改變甚或完全消失,就像在墨西哥無毛犬和英格蘭鬥牛犬身上那樣。
2.2 耳部
狗的耳朵形態多樣,大小,長度和在頭部的位置甚至是耷拉下來的方式也各異。
2.3 尾部
與耳部相比,尾部在形態,長度,毛髮,位置方面的差異更加巨大。
3 解剖學結構
像大部分肉食哺乳動物那樣,狗擁有有力的肌肉,狗的循環系統能提供疾跑和耐久的體力,犬牙適合進行抓捕,咬住和撕咬動作。
狗的骨骼先天就適合奔跑和跳躍。雖然人類對狗的生育控制已經改變了許多種類的外貌,但所有的狗仍然從先祖那裡保存了基本特性。狗的肩骨是分離的(如同人類缺少鎖骨),這種結構允許其在奔跑和跳躍時步幅更大。狗使用前腿和後腿四足行走,大部分狗前腿的上爪都已經退化。
4 血統和馴化歷史
4.1 狼類祖先
結構分類(Molecular systematics)指出家犬的先祖是類狼動物,所以狗和狼可以進行異種交配。狗大約一萬五千年甚至更早即已經被人類馴化,這個時間比人類種植稻米的時間要早。有考古學證據顯示狗的形態於至少在14000年前與狼已經開始不同,狼與原始人類的殘骸至少在40萬年前已經存在。遺傳結構數據顯示狗與現代狼的分離進化始於15萬年前(Vilà et al,1997年)。在2000年上半年所做的一些研究顯示狗的馴化之路事實上在10萬年前已經開始。
4.2 馴化速度
現代研究顯示對家犬的馴化或對動物的馴化進行速度比原先認為的要快很多,只要人類一兩代的時間即可實現選擇育種。現在,人們一般相信最初的馴化並非是人類故意干涉而為,而是通過自然選擇:在人類住地附近生活的野生犬科動物比它們在荒郊野外的弟兄們更容易發現食物;那些攻擊人類的狼的後代會被人類殺死或逃走,而留下的則與人類共存。
4.3 各種不同種犬類快速進化中的幼態持續
證明狗是從狼快速進化的一個例證是狗是性早熟或幼態持續的。跟大多物種一樣,小狼比起成年狼更偏向群居和比較少的具有支配力;因此,當進行優選時,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最終的結果看來似乎是把這種幼體的特性帶入了成年種群中,而非產生一個複雜的獨立新行為。對包括人類自身的許多馴養動物皆是如此,人類很多特徵與幼年倭黑猩猩類似。這種幼態持續選擇的結果自然是導致了幼體生理特徵的保留。與狼相比,大部分成年狗保留了幼年時的體徵,如鬆軟模糊的皮毛,渾圓的軀幹,大大的頭部和眼睛,耳朵是向下而非豎直挺立向上等等;這些特徵都是未成年哺乳動物所共有的,因此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跨物種間成年動物對其的保護欲和照顧欲,這即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常常形容狗是「伶俐」或「討人喜愛」的了。
5 狗與人類的關係--- 狗與人類的關係可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